部落格
CSO角色

為何首席可持续性 人員必須積極管理 ESG 評級

分享這篇文章
為何首席可持续性 人員必須積極管理 ESG 評級

在快速發展的企業可持续性 性領域中,首席可持续性 (CSO) 面臨著一個關於其職責範圍和優先順序的基本問題。許多 CSO 主要著重於內部可持续性 計畫、營運改善與利害關係人參與,但其職責的一個重要方面卻往往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積極管理外部可持续性 評等。儘管這些評級在方法上並不完善,但已經成為強大的市場力量,直接影響企業估值、投資流動和利害關係人的觀感。現在是 CSO 認識到管理可持续性 評級並非只是另一項任務的時候了,而是一項需要有系統地關注和擁有的核心戰略責任。

評等影響的現實

從 MSCI、Sustainalytics、CDP 和 S&P Global 等組織的持續性評級,已從小眾學術活動演變成市場動力。管理數萬億資產的機構投資者利用這些評級來做出投資決策,將企業排除在ESG基金之外,並與企業管理層聯繫。保險公司在風險評估和保費計算中會考慮可持续性 評級。供應鏈合作夥伴在做出採購決策時,也越來越多地參考這些評分。即使是散戶投資人,現在也能透過主要的金融平台取得可持续性 評等,影響個人的投資選擇。

數字充分說明了這種影響力。ESG 評級較高的公司在交易時一直都有較高的估值,有些研究顯示高評級和低評級的同業之間有 10-15% 的估值差異。更重要的是,評級下調會立即引發 ESG 基金的拋售壓力,而評級上調則會釋放出新的資金池。這並非理論上的問題,而是每天都在全球市場上發生的事情。

鑑於此現實,可持续性 評等視為發生在公司身上的外部評估,而非積極管理的策略性資產,是對現代商業環境的基本誤解。未能擁有此流程的 CSO,基本上是允許外部各方在沒有充分投入或策略性考量的情況下,定義其公司的可持续性 敘述。

方法的挑戰與機會

批評者理所當然地指出,可持续性 等方法往往不透明,不同提供者的評等方法也不一致,有時甚至與實際的環境或社會影響脫節。這些批評雖然有其道理,但卻忽略了關鍵的一點:評級是存在的,會影響市場,而且不會消失。成熟的 CSO 不會因為方法上的疑慮而摒棄這些評等,反而會認識到了解這些架構並在其中運作,對於保護和促進公司利益至關重要。

每家評等機構都採用不同的方法、衡量不同的因素,並定期更新其方法。MSCI 可能強調風險管理和治理結構,而 CDP 則非常注重氣候披露和行動。Sustainalytics 可能會優先處理各產業特有的 ESG 問題,而其他提供商則採用更標準的方法。這種差異為願意投資了解這些差異的公司帶來了挑戰和機會。

機會就在於認清這些方法,儘管它們有缺點,但卻創造了一個競爭格局,在這個格局中,明智的策略可以產生顯著的優勢。了解評等如何運作、哪些資料點最為重要,以及如何以符合評等標準的方式呈現可持续性 努力的公司,將持續優於那些將評等視為餘事的公司。

策略性評等管理是 CSO 的核心功能

積極的評等管理需要將每項重要的可持续性 評等視為具有明確目標、專用資源和系統執行的策略性計畫。這意味著 CSO 必須深入瞭解評級方法,與評級機構建立定期溝通渠道,並在戰略適當的情況下,將內部可持续性 與評級標準相結合。

這個過程從在所有相關評級平台上進行全面的基線評估開始。許多公司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實際可持续性 與評等之間存在顯著差距,這通常是由於溝通不善而非表現不佳造成的。評等機構只能評估其收到的資訊,而未能有效溝通其可持续性 性努力的公司不可避免地會獲得低於其績效應得的評分。

然後,CSO 必須建立資料收集、驗證及提交評等機構的系統程序。這並不只是年度調查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持續的關係管理、主動揭露正面的發展,以及快速回應評等方法的改變。最成功的 CSO 對待評等機構關係的方式與投資者關係類似,包括定期接觸、策略溝通和持續建立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文件和證據管理變得至關重要。評等機構越來越多地要求為可持续性 賠提供詳細的支持證據,而公司必須準備好在多個表現維度上提供全面的文件。這需要許多公司目前缺乏的內部系統和流程,但具有前瞻性思維的 CSO 正在快速開發這些系統和流程。

評級擁有權的商業案例

評等管理的財務影響需要 CSO 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和資源。考慮一家市值 50 億美元的中型公司。根據觀察到的估值溢價,理論上,ESG 評級提升一級可增加 2.5-5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即使只捕捉到這一潛在價值創造的一小部分,也能證明在評級管理能力方面的大量投資是合理的。

除了估值影響之外,評等還會影響資本市場的准入。綠色債券、可持续性貸款與注重 ESG 的投資基金,都在其投資標準中參考可持续性 評等。評級低的公司可能會被排除在這些不斷增長的資金來源之外,而評級高的公司則可以獲得優惠的定價和條款。對於負責促進永續金融計畫的 CSO 來說,評等管理與企業財務策略直接相關。

聲譽方面也同樣重要。在媒體報導、利害關係人溝通和競爭分析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公司的收視率。一家公司可能擁有優秀的可持续性 ,但由於評級管理不善而未獲得認可,而實際表現較差但評級管理優秀的競爭對手卻獲得了積極的認可。這種動態直接影響 CSO 為可持续性 建立內部支持以及展示其職能價值的能力。

實施框架

有效的評等管理需要系統化的方法和專門的資源。CSO 應在其團隊中建立明確的自主權,由特定人員負責與各主要評等機構的關係。這些團隊成員必須發展評等方法的專業知識、維持定期的溝通時間表,並追蹤一段時間內的績效趨勢。

資料管理系統需要升級,以支援評等要求。這意味著要建立收集、驗證和組織不同評等機構所要求的各種資訊的流程。許多公司低估了資料需求,搶著回應評等調查,導致提交的資料不完整或呈現不佳,影響評分。

時間表管理非常重要,因為評等機構依據不同的時間表運作,全年需要不同類型的參與。CSO 必須為評等提交截止日期、方法更新和接觸機會建立年度行事曆。這種前瞻性的方法可避免許多公司目前在評等管理工作上的被動混亂。

建立內部一致性

評等管理不可能是一項孤立的 CSO 活動。它需要與法律、財務、營運和溝通團隊進行跨功能合作。CSO 必須建立內部對評等重要性的瞭解,並建立可有效收集和審查資訊的流程。這通常意味著要教育其他主管有關評等影響,並將可持续性 評等績效納入相關的績效指標和獎勵結構中。

關鍵在於將評等管理定位為策略性的價值創造,而非合規活動。當 CSO 能夠展示評等改善與業務成果之間的明確關聯時(無論是透過降低資本成本、擴大市場准入或提升競爭力定位),他們就能建立持續成功所需的內部支持。

收視率是市場現實,需要策略管理,而非被動接受。主動擁有評等的 CSO 可讓公司在 ESG 意識日益強烈的商業環境中取得成功,而將評等視為外部強加的企業則可能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選擇很清楚:擁有評等或讓評等擁有您。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