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評估

香港強制性溫室氣體報告的準備工作:上市公司實用指南

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強制性溫室氣體報告的準備工作:上市公司實用指南

香港正快速將其 ESG 披露系統與全球可持续性 標準接軌 - 其中最直接的變化是自2025 年強制報告範圍 1 和範圍 2 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

根據香港交易所(HKEX)發佈的更新版《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守則》,所有主板發行人都必須強制披露其絕對的範圍 1 和範圍 2 排放量。這標誌著從之前的 「遵守或解釋 」方式的重大轉變 - 並對公司施加壓力,以迅速建立或提升其排放報告能力。

什麼是範圍 1 和範圍 2 排放?

總結一下:

  • 範圍 1是指來自自有或控制來源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公司車輛的燃料使用、現場能源產生)。
  • 範圍 2是指購買電力、蒸汽、供暖或製冷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這些資訊長久以來都是由領導公司自願揭露,但新法規現在強制要求所有發行人,不論其規模或產業為何。

為何重要

這不僅僅是一項合規工作。投資人、監管者和利害關係人日益關注公司的氣候相關風險和轉型策略。透明的排放報告:

  • 協助投資人評估氣候風險
  • 支持參與可持續融資計劃
  • 可持续性 承諾中的信譽信號
  • 使公司能夠設定以科學為基礎的目標,並開始減排規劃

香港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

許多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型發行人,歷來都缺乏健全的碳會計制度。常見的障礙包括:

  • 零碎或不完整的活動資料
  • 缺乏內部碳會計專業知識
  • 沒有稽核記錄的手動試算表
  • 對認可計算方法的瞭解有限

考慮到 2025 年的最後期限,企業需要迅速從意識轉變為行動。

如何開始:四個實用步驟

  1. 映射您的排放源:識別您營運中所有相關的排放源。這包括辦公室、倉庫、零售空間和工廠的燃料使用、車隊活動、現場燃燒和電力消耗。
  2. 選擇碳計算框架:使用公認的標準,例如溫室氣體議定書ISO 14064-1。確保排放因子適合當地情況(例如,在香港使用中電或港燈數據進行範圍 2 計算)。
  3. 盡可能利用技術:手動碳會計可能是資源密集型的,而且容易出錯。考慮實施人工智能驅動的溫室氣體計算器或 ESG軟件 平台,可自動進行資料擷取、轉換和報告。
  4. 建立內部控制與保證準備:開始記錄方法與來源。擁有結構化、可檢閱的流程不僅能改善資料品質,還能為未來的保證要求做好準備 - 這些要求很可能在未來成為強制性要求

中小企業或供應商怎麼辦?

即使您不是上市公司,這一點也很重要。許多上市公司開始要求供應商提供上游排放數據,作為範圍 3 披露或可持續採購評估的一部分。能夠提供可信的碳數據將成為與眾不同的關鍵因素。

最終想法

溫室氣體報告不僅僅是為了符合碳足跡的要求,更是改善環境管治、加強氣候風險管理,以及為未來ESG期望做好準備的途徑。對於香港的上市公司而言,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候。

從設定您的內部流程開始 - 及早尋求專家支援,以避免最後一刻出現資料缺口或聲譽風險。

分享這篇文章